9月1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其具体表述为,“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计划》同时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外界普遍预期,《计划》发布后,新一轮新能源车配套政策可能很快随之出台。
此前的9月7日,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不日将正式启动。9月11日,在出席于大连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间隙,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与财政部将共同落实40多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设计、电池开发专项。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想让新能源车走入家庭,不能仅靠政府补贴,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法规条例的进一步支持。
此前的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
上海月底或发布相关新政
新能源车在上海公交领域已经投入商业运营。今年2月,首批30辆低噪声、零排放的“双电”公交车已在浦东交付使用。
据新华社报道,在经历世博会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后,上海有纯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池+电容”双电等多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能源公交车上路,经过两年多实践比较,目前已将续航里程长、成本相对低的“双电”技术,确定为上海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上海目前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辆约有2万辆左右,业内推测每年上海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应该超过1000辆。上海国际汽车城新能源事业部副经理丁晓华认为,虽然《计划》只是对增量而非总量进行了要求,但新能源车在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使用,对新能源车在2015年真正走向市场肯定会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一位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本月上海可能会介绍新能源车的相关政策。
“补贴流程相当复杂”
中国为新能源汽车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去年6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但一年过去了,情形并不乐观。据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报道,截至今年5月,国内生产各类新能源客车(长度大于10米)共计2.36万辆。其中,混合动力客车1.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3500辆,纯电动客车4900辆。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占大型客车市场的比例仅在10%左右,电动车占市场份额仅为0.1%,远低于日本与欧洲的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当初所制定的生产及销售目标过于乐观。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552辆,销售12971辆。2013年上半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也仅为5889辆,按这一节奏,若想实现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难度很大。
比亚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尽管政府此前推出了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但企业按照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车卖给消费者之后,再去领取这部分补贴,流程相当复杂,要去多部门盖章,走完整个流程之后,终拿到补贴要耗时半年之久。此外,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无法在外地上牌照、只能在深圳上牌的现实,也不利于新能源车推广。
地方保护问题待解
“如果预期的9月中旬出台的新一轮补贴政策的条款依旧比较宽泛,缺乏容易落实的细化要求,这一政策很可能还会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推动效果。”这位人士分析道。
据已披露的版本,在新一轮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中,补贴方式将不仅集中在消费环节,研发环节、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将获得相应的补贴。除直接的资金补贴政策外,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减免政策。
此外,新政策中,补贴方式预计从过去补贴地方政府,变为由中央政府直接补贴企业,以求破除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大阻碍。此前,地方政府推出的补贴政策并未与相关补贴政策形成合力,地方政府优先补贴本地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提高外地车企准入门槛,导致外地企业无法进入补贴范围。 丁晓华表示,推广新能源车必须要销售上规模,除了公共领域的推广,真正走向市场还要靠进入家庭。根据他们2年连续对到上海国际汽车城试驾新能源车的用户调查,上海家庭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不断增加,目前所迟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区内缺乏固定车位进行充电等少数问题。
而这不是单靠补贴政策就能解决,丁晓华建议,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制定新能源车的相关配套规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